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余萍:《烙饼问题》听课有感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20/9/22     浏览次数:1054

海阳一小听课心得体会
2020年9月16日,溪口片区小学数学教研联盟暨校际交流活动在海阳一小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海阳一小三年级9班教师杨媛媛的《几分之一》用课件出示西游记唐僧四人分月饼来导入课题,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海阳一小四年级1班的程茵茵老师在《烙饼问题》中运用生活中的烙饼怎么烙来进入课堂,也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课中,体现了生本教育。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海阳一小三年级9班的教师杨媛媛在上《几分之一》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海阳一小四年级1班的程茵茵老师在《烙饼问题》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烙饼,猜想等方法来得出问题答案。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海阳一小四年级9班的凌茹晴老师上《平行与垂直》时,用课前游戏“找好朋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自然而然过渡到两条直线的关系,过程很顺畅。海阳一小四年级1班的程茵茵老师在《烙饼问题》中用播放烙饼制作视频来打开数学广角大门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还有三年级8班程珊老师在《几分之一》课程中,运用了精心制作的微课来导入。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总之在这次听课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江潭小学 余萍
2020.9.18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课题组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