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江楠:《 be going to 的用法》教学反思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19/1/4     浏览次数:1778

      今天,我上了一堂语法课《be going to 的用法》,与上学期的研究课《现在进行时》 相比,本堂课没有那么生动有趣。就效果而言,值得我深入反思。
     本堂课有几个亮点:首先,目标明确,层次性强,由浅入深。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让学生理解和掌握be going to 的用法这一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目标非常的清晰。其次,重点突出。 例如在微课的播放过程中,我围绕着be going to 的意义、结构、将来时间状语和be动词的变化这四点展开练习,突破重难点。再次,活动设计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播放动画和学生们聊寒假计划,调动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效果不错。
      但是,本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第一,小学语法教学应当讲究情境性,不能为了学语法就教语法。语法教学还是应该
做到以生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本堂课,在播放微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学生活动(圈将来时、填空)全是语法练习题,为了学习将来时而练将来时。在活动设计上,可以设计讨论学生周末安排的对话练习,可以呈现应用将来时的生活对话视频。呈现阶段就满堂灌语法是不合适的。而我上学期的公开课,这一点就做得很好,当时是利用了故事感知,模仿对话,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活动去实操进行时,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微课是课堂的主导。本次课题活动的主题虽然是翻转课堂,但是微课无法代替教师的教学。教师设计课程不能围绕微课,而应该围绕be going to。我在这节课中,就有点喧宾夺主的成分。导学案的活动设计中,一般都是跟着微课走。从这节课,我学到了,微课在教学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它可以充实课堂内容,升华课堂效果,但是不能占主导地位。在课后,学生可以借助微课不断复习,但真正的教学效果还是体现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练”上,这些大部分都是必须在课堂上完成的。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课题组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