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第四单元《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 彭丹宁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围绕黄山奇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根据本课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观察-读文-想象”的方法学习2-5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把想象到的内容说一说,并出示课后练习中的奇石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给奇石取名字,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与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趣,多元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学生对黄山奇石并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上都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困难。根据课文内容,我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运用词语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课件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开拓空间。在揭示课题环节,抓住“奇”字解题,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的,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在研读文本,深入探究环节,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找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学生在理解“陡峭”一词时较为吃力,因此我将数学当中的角度加入进来,配合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陡峭”的含义。
不足之处在于,在课堂上可以多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评价,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描写奇石的环节,部分学生可以做到仿照课文描写,但仍有部分学生写得不够生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朗读方面的指导有些欠缺,虽然采取了多种形式朗读,但对于如何读出“奇”的语气指导不足,部分学生的朗读仍显平淡。今后,在课文的朗读上要加强指导,增加一些教师范读、逐句指导的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探究性学习,在创造性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通过不同视角、不同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