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25/6/17     浏览次数:96

二年级上册《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   骆燕宁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那里是著名的水果之乡,尤其以葡萄闻名。课文围绕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从盛产水果、葡萄品种繁多色彩艳丽、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品质优良四个方面进行描绘。

一、教学效果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特点,本堂课我着重夯实基础(字音、字形),并将识字目标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初步赏析。此外,我非常注重朗读指导,在朗读前明确要求(如:读出葡萄的美、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朗读后及时给予具体反馈(如:“你读出了葡萄的诱人!”、“‘五光十色’这个词读得特别有味道!”),帮助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来感受葡萄广东特点,初步落实了“以读促悟,以评导学”。通过课堂观察和即时问答,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特别是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发音;多数学生能在提示下找到描写葡萄沟特点的关键词句。

二、成功之处

1. 情景创设与目标导入:课堂伊始,我从单元整体出发,带领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创设“跟着书本去旅行”这一大情境,自然导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旅程的目的地是“葡萄沟”,为后续的学习和评价提供了情境依托。

2. 结构清晰与目标导向:整堂课结构严谨,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目标指向明确;学生们听课认真,思维活跃,能积极思考并给出有见地的回答,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3. 板画直观与理解评价:课前精心绘制的葡萄架板画效果显著。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支架,有效帮助他们理解“五光十色”“茂密”“绿色的凉棚”等词句段含义,并成为我现场评价学生理解程度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如:指图提问“如何理解‘五光十色’?”)。

4. 字词教学扎实与即时评价:生字教学,特别是多音字辨析落实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组词练习以及即时纠音,并辅以肯定性评价(“这个词读得真准!”)和集体跟读巩固,确保了大部分学生读音准确,体现了“教—学—评”在基础环节的紧密结合。

三、不足之处

1. 部分问题的表述不够贴合二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导致学生思考时间过长,影响课堂节奏;且因未充分理解问题,部分回答未能达到预期。这反映出“教”与“学”之间存在脱节,未能有效设计指向核心目标、符合学情、利于评价的问题。

2. 课堂上用于认读字词的时间偏多,而让学生充分朗读句子、段落的机会相对减弱。这导致“通过朗读感悟情感”这一目标没有落实到位。朗读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和评价维度,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其在课堂中的比重。

3. 评价主要依赖教师的口头评价,缺乏更丰富的评价主体(如同伴互评)和形式(如星级评价),未能充分激发学生自评意识和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会根据课文的特点合理安排认读生字和读文的时间,让学生既能掌握生字的认读,又能读好句子和文章,从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提问方面我会多用不同的表述来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帮助他们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同时我也会改进自己的评价语,让回答错误的同学有信心继续举手。最后,我要善于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充分思考,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