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海阳一小 郑文娟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正确读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运用的妙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出示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的视频)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雷雨》。(板书课题)
3.指导书写“雷”字。
(1)说说“雷”这个字该怎么写。
(2)教师范写并提示重点:“雷”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及时纠正错误。
(2)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蝉鸣 垂下 压下 迎面扑来
注意读准翘舌音“垂、蝉”。
3.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教师相机指导。
(1)熟字加偏旁:扌+卜=扑
(2)借助图片:蝉
(3)动作识记:压
板块三 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学生交流后相机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哪些不同的景象?
3.梳理脉络: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场雷雨的。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先……接着……最后……
4.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有何不同?读读课文。
板块四 理解感受,雷雨前景象
1.默读第1~3自然段,作者在雷雨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师生交流:读读雷雨前的场景,圈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1)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
乌云 叶子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2)学生交流。
3.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第1句话。
(2)正音:“压下来、垂下来”中的“来”读轻声。
(3)理解“压”:瞧,图片中的乌云很多,云层又厚又低,就叫“压”。
(课件出示乌云低压图片)
(4)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5)指导朗读:看着这样的天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6)指名说,指导朗读。
4.指导书写“压”。
(1)书写“压”这个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指名说。“压”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点写在“土”字里。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5.感受“闷热”。
(1)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雷雨前的闷热?
(2)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3)理解“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出”。
(4)指导朗读。
6.学习第2自然段。
(1)雷雨前没有风,没有声音,好安静呀!忽然……
(2)忽然发生了什么?我们来读课文了解。
课件出示: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理解“摆”:“摆”字写出了风很大。
(5)想象补白。
课件出示: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名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提问:你从哪里体会到蜘蛛心里的害怕?
②课件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
③引导学生对比理解:把“垂”字换成“落”或“掉”字,行不行?
④根据图片及生活经验选字填空。
(课件出示:稻谷、苹果树、落叶、兔子图片和句子)
⑤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垂”。
⑥识记“垂”。(课件出示“垂”的甲骨文,说说怎样识记)
⑦指导书写“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7.学习第3自然段。
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2)词语积累:“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4)语言积累:你能用上“越来越……”说话吗?
课件出示:
天气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树叶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读第1~3自然段。
(1)听朗读,想象画面。认真听老师朗读第1~3自然段,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3)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板书设计
16. 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乌云 大风 雨越下越大 太阳 彩虹
闪电 雷声 渐渐小了 蝉 青蛙 蜘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