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例分享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25/6/13     浏览次数:119

 

课前解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教师要紧扣“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个单元要素,把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关注课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6个小节。第1小节总述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激发阅读期待。第25小节分别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第6小节与开头相照应,不仅点题,还点明诗的主旨,鼓励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细细观察,多多思考。

关注生字:此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中,6个为左右结构,2个为上下结构,1个是独体字。要注意分类观察,整体把握书写规律。其中,“碰”是石字旁的字,特别强调石字旁要写得小且靠上;“帮”要重点强调笔画“横撇弯钩”是一笔;“特”要重点提示“牛”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是提。

关注词语:野外、大自然、天然、指南针、帮助、向导、指点、北方、北极星、路灯、永远、黑夜、帮忙、南方、特别、积雪。“指南针、北极星、路灯、积雪”可以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来理解,“向导、指点”等新词可结合近义词来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慌、辨”等12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稠、稀”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慌、辨”等12个生字,会写“指、针”等5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2小节,能说出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

一、猜谜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长得像表不是表,问它时间不知道。谁要进山钻森林,不戴上它不得了。(打一物)(出示课件3)

预设:指南针。

2.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并板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既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并标出小节的序号。(出示课件4)

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57)

(1)指名让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读准翘舌音的字“忠、实”。

(2)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词。

扩词识记:慌、辨。

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熟字识记:忠、导。

  设计意图:此课生字和词语较多,有些词语还是新词,学生识记起来有一定难度。让学生由初读课文随文识记,到运用多种方法分类识记,最后回归课文,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提出要求: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出示课件8)

预设: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2.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1,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出示课件910)

预设:大自然中有能够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事物。

联系生活思考:大家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天然”这个词。

教师讲解:“天然”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在大自然中,有许多事物像指南针一样为我们指出方向,它们就是“天然的指南针”。

3.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25小节,说一说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判断方向的。(出示课件11)

(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句子。(出示课件12)

预设: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教师提问:向导是什么呢?

预设:指点方向的人、带路的人。

思考:“忠实”可以用哪个词代替?

预设:忠诚、可靠。

(2)引导学生想一想,太阳是如何给我们指点方向的。指导学生找出句子。(出示课件13)

预设: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指导朗读:太阳真是忠实又可靠,让我们来夸一夸这位忠实的向导吧。全班齐读。

(3)其实太阳早上和傍晚也能为我们指点方向。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14)

预设:早上太阳在东边,地上的树影指着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地上的树影指着东边。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

学习第2小节时,同学们抓住了关键词句,了解了太阳在什么时候,怎样为人们指点方向,并且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在汇报交流中进一步创设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的内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边认读边观察字形。(出示课件16)

2. 教师重点提示“帮”“导”的书写。(出示课件1718)

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1.巩固认识“慌、辨”等12个生字,会写“永、碰、特、积”4个生字,会写“向导、永远”等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出示课件19)

2.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读字,一人读一个,其他的同学来当小听众,听听谁读得最棒。(出示课件20)

3.交流识字方法。(出示课件2122)

加一加:闯、稠、稀、积。

字理识字:闯。

4.游戏巩固:“汽车前进”。(出示课件23)

5.读一读课后第二题中的词语。思考:每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出示课件24)

预设:每组中的两个词互为近义词。

6.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了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那北极星、大树和积雪又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并通过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到新的求知环境中,引领学生快速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研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习第3小节。

(1)教师提问:有的同学说,如果晚上在野外迷了路,没有太阳,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读读第3小节。[板书:中午:太阳() 树影()](出示课件25)

汇报交流:请小组派出代表来汇报北极星是如何为我们指出方向的。

预设:黑夜,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板书:黑夜:北极星()]

(2)教师提问:为什么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出示课件26)

预设:在晚上人们可以靠北极星辨别方向。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极星在哪里? (出示课件27)

预设:北极星可以通过北斗七星来辨认,将勺口两颗星星的天枢和天旋延长五倍,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2.学习第4小节。

(1)引导思考:碰上阴雨天,看不见太阳和星星该怎么办呢?(板书:阴雨天)(出示课件28)

(2)小组齐读第4小节。

(3)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大树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

(4)教师提问:为什么树叶的稠稀也能辨别方向?(出示课件29)

预设: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板书:树叶稠() 树叶稀()]

教师科普:树的枝叶稀稠和太阳光照射时间的长短及照射量的多少有关。(出示课件30)

(5)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稀”和“稠”。(出示课件31)

教师引导:“稀”指大树的枝叶少,树叶之间空隙大。那“稠”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棵大树的枝叶就很稠密。借助意思相反的词来理解新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学习第5小节。

(1)教师提问:如果到了冬天,雪后树叶都掉光了,那该怎么辨别方向呢?(板书:雪后)(出示课件32)

(2)小组派代表汇报通过沟渠里的积雪判断方向的方法。其他同学补充。(板书:沟渠里的积雪)(出示课件33)

(3)引发思考:课文中没有直接讲明积雪是怎样指明方向的,那么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方还是北方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结合图片,教师引导理解——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出示课件34)

预设: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北方,化得慢的一边是南方。[板书:化得快() 化得慢()]

4.对比迁移学习第6小节。

(1)教师提问:大自然并不是只有这4种“天然的指南针”,怎样才能发现更多的指南针呢?(板书:天然的指南针)(出示课件3536)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真不少,这需要我们——找方向,办法多。细观察,多去想。(板书:找方向,办法多。细观察,多去想)

(2)教师引导,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分辨方向的办法。(出示课件3738)

预设1:看树木的年轮。年轮密集的一方是北方,年轮稀疏的一方是南方。

预设2:看蚂蚁洞口。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5.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课件39)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自学,由“扶”到“放”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练写生字,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出示课件40)

2.重难点字书写指导:碰、永。(出示课件41)

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书写前为其指明观察的方向,写后进行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其书写能力。

 

如何让学生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而产生探索的兴趣呢?教学时,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在拓展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文中介绍的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的好奇心。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