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海阳一小 蒋自德
【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将科学知识融入童话故事之中,以红头的一次历险告诉我们牛的胃部结构。故事非常生动,主要讲了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危急关头,青头沉着地安慰红头,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了出来。
学习本单元的童话,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童话的特点,一是丰富的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动物、植物等都有人的思想、意识,能够像人一样地生活着、活动着; 三是情节曲折,在童话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阅读过许多童话,能够在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他们对童话本身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极具丰富的想象,所以在童话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些优势,引领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去探索童话中的未知部分,感受童话故事的精彩。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三处以上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语句。
3.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路线图,结合路线图将故事讲出来。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路线图,结合路线图将故事讲出来。
教学难点:
1.默读课文,能找出三处以上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语句。
【教学过程】
任务一:发朋友圈
1.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化身红头,想要发布一条“旅行朋友圈”:在牛肚子里旅行,需要配一张在牛肚子旅行的路线图:第一,以牛肚子的剖面图为原始图片,标出红头旅行经过的地点; 第二,按顺序画出完整的路线图。
2..播放视频,理解反刍,让学生明白想象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凭空的乱想。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通过发布旅行朋友圈驱动学生画出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搭建语言支架复述故事,降低复述难度,渗透有序表达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述的最近发展区上“跳一跳”,提升复述能力,尝到讲故事的快乐。】
任务二:感悟友情
过渡:红头的朋友圈发布以后,朋友们纷纷来留言:为什么要感谢青头? 为什么青头要救红头? 从哪里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1.请默读全文,小组合作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完成以下学习单。
2.多种形式读课文,情景再现:(1) 捉迷藏 (2) 卷进牛嘴(3) 进到牛肚(4) 喷出牛嘴。感悟当红头遇到危险时,青头总能挺身而出; 当红头悲哀沮丧时,青头总能鼓励加油; 当红头遇到困难时,青头总能想方设法; 当红头流着眼泪时,青头总能乐观开导。这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设计意图:以情境为线索导入学习任务单,以评促学,多种形式读课文,以读带感,情景再现,感悟友情。】
任务三:创编故事
从不同的人物视角去看故事,我们能说出不一样的故事。站在草或牛的视角,它们是这场历险或是营救的现场目击者。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请你试着用自己喜欢的视角说一说今天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助力学生创意表达,感受从不同的人物视角创编故事的多样性。】
作业超市:
必做:
1.与你的朋友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2.化身红头,发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的朋友圈”,配上故事梗概。
选做:
1. 用自己喜欢的视角写一篇日记,记录下这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