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旅第三站——文言文的艺术表现形式
《伯牙鼓琴》《月光曲》教学设计
休宁县海阳一小 方素芬
一、教学目标
1.聚焦"音乐之旅",对比文言文《伯牙鼓琴》和现代文《月光曲》的异同。
2.仿照《伯牙鼓琴》的句式,将《月光曲》的第9、10自然段完整地改写成一篇文言文,并感受文言文这一传统文化之美,收获艺术成果之三——文言文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难点
仿照《伯牙鼓琴》的句式,将《月光曲》的第9、10自然段完整地改写成一篇文言文,并感受文言文这一传统文化之美。
三、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7日上午第三节
四、授课地点:六(9)班教室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孩子们,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伯牙鼓琴》和《月光曲》两篇课文,大家觉得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活动一:对比阅读
默读《伯牙鼓琴》和《月光曲》两篇课文,边读边思考两篇文章的异同,完成表格。
组内交流,组员各自完善表格,借助小组活动评价量表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选出发言人。
《伯牙鼓琴》与《月光曲》的异同
学生交流时,先交流相同点,再交流不同点。
预设:
《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的异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
1.都与音乐有关,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之美。
2.都与知音有关。
3.都通过琴声来表达情感。
4.都是通过琴声来想象画面,都与自然景物有关。
5.画面感极强,富有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
1.《伯牙鼓琴》是文言文,篇幅短小,行文简练;《月光曲》是现代文,篇幅较长,语言生动优美。
2.《伯牙鼓琴》讲述的是中国古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是历史典故;《月光曲》讲述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传说。 |
2.师过渡:接下来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课件出示
活动二:妙笔生花
请同学们仿照《伯牙鼓琴》的结构和句式,将《月光曲》的第9、10自然段改写成一篇文言文。
师: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一)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可见他的琴技高超。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高山、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子期又会听出什么画面呢?
预设:
徐徐清风 绵绵青山袅袅炊烟 皑皑白雪
师:孩子,你有没有发现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是什么类型呢?
课件出示(叠词+景物)
师:请你仿照《伯牙鼓琴》这样的句式结构说一说。(板书:仿写句式结构)
句式结构: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二)师:那贝多芬的琴音使兄妹俩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课件出示《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预设 课件出示:
海:茫茫大海 静静大海 浩浩大海 泱泱大海 滔滔大海 滚滚大海 粼粼大海
月:皓皓月光 幽幽月光 皎皎月光 柔柔月光 溶溶月光
云:薄薄微云 飘飘微云
风:习习秋风 呜呜大风 瑟瑟大风 大风萧萧
浪花:滚滚浪花 滔滔浪花 朵朵浪花
师:你能不能仿照《伯牙鼓琴》的句式结构把第九自然段改写成文言文呢?(课件出示句式结构)
句式结构:( )鼓琴,(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 )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 ),( )又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师指导:仿句时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景物,如果能够表现出琴声的变化就更好了。
师过渡;为了故事更完整,我们需要加上故事的结局。
(三)《月光曲》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师:把这一段用文言文的形式改写一下。(课件出示:策略:人物+关键词)
预设出示:兄妹陶醉于琴声,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琴曲,名曰《月光曲》。
(四)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改写《月光曲》了。开始吧!
(课件返回到活动二),教师巡视,稍后相机分享学生的习作。
(看时间,机动安排)师:写完的同学我们可以试着把第8自然段也改写成文言文。
(五)过渡:孩子们,你们写得真好!老师给大家推荐几段文言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
佳人让座。先生欣然端坐。修指催发,琴键错落,余音袅袅。佳人听之,如痴如醉。方鼓琴而志在高山,佳人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随即而志在流水,佳人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一曲终了,不禁赞道:"善哉乎鼓琴,手艺纯熟,情深意切。汝莫非贝多芬先生乎?"
贝多芬默不作答,曰:"汝喜否?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吾愿再谱一曲赠与知音,可否?"
贝多芬睹兄妹容貌,假清幽之月华,指动曲出。
匠者静默听之。犹似面朝瀚海,月初出于水天相接之处,徘徊于斗牛之间。少选之间皎洁月华倾泻于海面,波光粼粼。月愈升愈高,穿越缕缕微云。俄顷,海上兴狂风,掀起巨浪,如千军万马席卷而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涛声阵阵,震耳欲聋..观其姝,秀目圆睁,似见所未见之美景。
一曲终了,兄妹意犹未尽。贝多芬早已飞奔客舍,挥毫泼墨记述方才演绎之曲目﹣-《月光曲》。
师:相信你们已经读出了这是《月光曲》中第6--9自然段所描写的内容,老师看到有同学不禁发出惊叹。(可以问问同学惊叹什么?)
师小结:孩子们,这就是文言文这一传统文化之美。其实,不论是文言文《伯牙鼓琴》,还是现代文《月光曲》,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这一艺术之美。接下来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大家还会感受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愿你们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描绘。
四、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请同学们修改、润色自己的文言文,并把它读给家人听。
发展性作业:尝试着将《月光曲》的6、7、8自然段改写成文言文。
五、板书设计
艺术之旅第三站——文言文的艺术表现形式
叠词+景物
人物+关键词
简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