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后反思
凌茹晴:《三角形的认识》课后反思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21/5/26     浏览次数:1130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海阳一小 凌茹晴
《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习过线段、角、平行线和垂线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难点是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学和操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
在导入环节中,我放弃千篇一律的图片导入,采取复习导入的方式,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如:平行四边形的高怎么画,平行四边形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此时画一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然过渡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从而节省了教师讲解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时间,为后面重点讲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留出了充分的时间。
在新授环节中,我注重三角形定义的生成过程,在画一个三角形后通过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让同学们独立思考,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可能的回答做出了四种预设,在课堂上学生回答后便可出示学生回答什么是三角形的反例,从而推翻学生的表述,再由同学们更正三角形的定义。同学们描述的三角形的定义被一次次地推翻又一次次地建立,最终得出准确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得到提升,对三角形的定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介绍三角形的底和高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三角形过隧道,将三角形的高形象化,同时通过帮助三角形过隧道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微课将三角形的高介绍给学生,既简洁明了又有趣味性。
在学习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因为这部分难度不大,学生基本能看懂课本上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所以在这里没有花太多的时间。
通过三角形过隧道,其中一个三角形以一条边为底无法通过隧道,提问“三角形还有其他的高吗?”引入三角形的三条高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这次的教学中我也认识到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教学各部分内容时间分配不合理,没有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显现出来。
2、教学时语调平淡,缺乏激情,课堂活跃度不高。
3、在概括画高的步骤时选择学生回答的人数太少,基本由一人概括完画高的步骤,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总结归纳的环节中来。
4、随机应变能力差,面对教师或者学生突发的小失误,处理起来比较慌张。
5、练习题的数量和种类较少,分层次的练习更少,没有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6、展示学生画的高时讲解的不够细致,挑选的作品种类不多,应该挑选一些典型的画高的错误和学生共同分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时刻注意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认真备课、上课、反思,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虚心请教,不断学习和创新,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