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折纸青蛙说课稿
黄山市休宁县海阳一小 庄 兴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海阳一小的庄兴。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主题5有趣的折纸中的折纸青蛙活动。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一、说教材
首先,我谈一下对教材的理解:折纸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折纸教学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对折纸的认识以及折纸方法、折纸技术要领等知识和技能。
本主题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认识折纸符号到简单作品的折叠,综合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自我约束能力差、依赖性强,它们的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摸索,学会仿折纸青蛙。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仿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折纸所带来的乐趣,提高对物品的分析能力,树立改造物体的意识,并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三维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需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仿折纸青蛙的过程中,悟出模仿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只给做好的青蛙,不提供折纸说明,让学生仿折纸青蛙。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将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和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将教法学法运用到教学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组织,为此我组织了以下五个活动来支撑我的教学。
活动一:微视频展示现代仿生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将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介绍现代仿生科技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微视频。(设计意图:做到既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达到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识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也进行爱国主意教育熏陶,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逐渐树立好好学习、积极进取、长大为新时代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做好铺垫。)
活动二:出示教师准备好的纸青蛙,布置任务
紧接着,我会将活动的重点引导到仿折纸青蛙上来,并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纸青蛙,分别将两种纸青蛙(一种折法简单、一种折法复杂)都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小组中,通过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利用已有模型,不断摸索出折纸青蛙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仿制出或简单、或复杂的纸青蛙。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借助已有模型,在充分观察、交流的过程之后,自己动手,仿折纸青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出示一繁一简两种纸青蛙,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仿折对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原则,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了部分同学短时间内难以仿折出纸青蛙而带来的尴尬和消极心理,达到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
活动三:展示青蛙的折叠过程,小组内改进仿制青蛙
当大多数同学基本完成纸青蛙的仿折时,先请折好的同学展示并简要介绍折叠方法,之后微课展示青蛙的折叠过程,让学生在组内相互指点整改,折出最佳的纸青蛙。
(设计意图:这里既为学生提供了方法指导,又给学生留出了知识对比、内化与提升的过程。还达到培养学生间互帮互助意识的目的,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了机会。)
活动四:亮一亮、玩一玩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展示自己仿折并改进后的纸青蛙,并简要介绍是如何折出的。之后会留时间给学生,组织学生一起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纸青蛙
(设计意图:这样做,学生将仿折方法由小组间讨论交流提高到班级内交流,能更好地分享知识成果,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对比辨析,提高对折纸青蛙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动手操作、折成纸青蛙所带来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活动五:总结感悟、活动拓展
当学生折出纸青蛙并收获其乐趣之后,组织学生感悟交流,让学生明白创造往往是从仿制开始的,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物品时,要先观察它、剖析它,然后仿制它,最后加以改造。并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大胆创新创造。
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用心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仅出示折好的纸青蛙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折纸青蛙的方法难度较大,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折出。因此之后的学生展示与微视频演示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时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此外,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凸显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用心观察、勤于思考、认真实践的能力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