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荟萃课堂
林爱兰:评议吴莉萍的《我要的是葫芦》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20/11/20     浏览次数:1914

评议吴莉萍老师执教的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
海阳一小           林爱兰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吴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本堂课总体来说教学流程清晰,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处理得流畅自然,老师能利用课件灵活地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形象,效果较好。
吴老师的课抓住了“一个中心”——以语言教学为中心,重视语言运用的培养。在学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表达效果的特点时,分别采用跟陈述句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在学习“自言自语”这个词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课堂上还重视“两个基本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和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灵活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朗读重点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心理活动。课上学习“邻”字时,引导学生观察,书空,然后练习写字,学生学得扎实。教师能吃准目标、务实基础,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对于一个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这堂课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师语言不够精炼,提问时教师的语言指向性应更加明确些,应用简单易懂的儿童化语言来表述。
2.课堂上虽重视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但学生的朗读效果不佳,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情,灵活地调整教学,及时给学生朗读的示范,或者先进行师生合作读句子,这样学生会朗读得更好。对低年级的课文,特别是对话较多的课文,吴老师讲解得偏多了一些,其实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文本。
3.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偏多,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导致拖堂,使得原本设计的“学生自编故事”环节未能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