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后反思
周楚文:《秋天》教学反思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19/11/4     浏览次数:1395

《秋天》教学反思
休宁县海阳一小   周楚文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中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一、教学效果
    1.多元识字,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借助图画,感知秋天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多种多样的图画展示。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将课文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成功之处
    这是学生在结束拼音之后的第一篇正式课文,那么为了这次的公开课,我上网观看了有关的教学视频,最终决定运用此教学设计,从说秋天—听秋天—读秋天—赏秋天—诵秋天—画秋天,比过程运用了合理的逻辑思维,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去寻找秋天。在教学简单的认识生字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运用简单的“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了生字。在课文理解时,利用课件展示的图画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秋天,这样整体的教学过程开展的气氛足够充分。
三、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在开始的部分我没有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没有运用多形式的导入,比如故事导入,谜语导入等等,而是采用了直接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我主要呢是讲解课文,那么在熟悉课文之前我就带着学生简单的认读了生字,但是这堂课上完后,我觉得整堂课节奏太快,结构紧凑,时间也很紧张,忽略了低年级跟不上的事实,在讲课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我上课过程中在很紧张的状态下,以致于在讲课中没有下过讲台跟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互动,最后,我觉得我过少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特征,所以没有运用较多的方式朗读从而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
四、改进措施
    在这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经过深刻的反思,将不足之处改进,比如结构紧凑,之后要分课时进行教学,在评课的时候程老师的评价对我受益匪浅,程老师指出我出现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在今后我一定认真备课,不会出现这样类似的低级错误,再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向骨干教师请教学习!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