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后反思
汪永梅:《童年趣事》教学反思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19/5/19     浏览次数:2086

习作指导《童年趣事》教学反思
海阳一小 汪永梅
  “教学教学”,应以学为主,教师是为学服务的,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实践起来的时候,还是考虑教得更多一些。我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就要鼓励他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他们才会有情感,也才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如果每次作文课都能以情唤情,打开心扉,畅所欲言,那么作文课将永远阳光灿烂。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指导课《童年趣事》时,为了充分唤醒孩子们对童年的真实而又独特的感受,课前,我设计了课前观看微课,让孩子们多收集童年的资料,问一问父母,看看自己儿时的照片,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自己童年的“趣”;另一点是让学生们在交流中拓宽写作思路,乐于书写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课中开展趣事大家说、趣事笑掉牙、趣事具体写等环节的教学, 我先请班级平时练笔比较丰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顿时显得兴致勃勃。接着我就马上运用激思点拨、引发互动交流评价等策略,促进学生开放思路、真情直说。通过四人小组的交流,学生脑中有了一个个素材,再经过比较、筛选,敲定一件最有趣的事。在想象、交流以及情境的熏陶下,让孩子畅所欲言,有效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收效较好。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从课前准备来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如何让写好趣》,收获了收集趣事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积累,为顺利地完成本次习作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选材、构思、评议和评赏登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3、注重了习作方法的指导,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4、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来写,从而使学生习作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命题,不作过于细致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当然,从学生作文中也发现,在细节描写,诸如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等。文章不厌百回改,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教师改,不如学生改,学生改,不如集体改。鼓励学生在自读、互读、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正确欣赏、借鉴并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