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后反思
郑梦雪:《和大人一起读·阳光》教学反思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19/5/19     浏览次数:2189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反思
海阳一小  郑梦雪
 
  自使用部编新教材以来,书中新设的栏目总能让人惊喜,每个语文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便是其中一个。
一、营造氛围 愉快共读
  《和大人一起读》,看这个标题都觉得好温馨。在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设置一个这样的栏目,让孩子在阅读中不孤独,而且能够寻找到更多的乐趣。栏目中的“大人”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父母,甚至是家中比自己大的亲人,学校里比自己年长的同学。有了这样的设定,能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人就更多了。课堂上与老师合作读,下课后与同学分工读,回家依偎在父母身边读,玩乐时还可以和小伙伴比赛读……不管和谁读,那种同看一本书,共读一段字的体验,让孩子们会有一种“和你一起读”的成就感,在这种阅读的记忆里,都是满满的幸福。人们对于喜爱的事情,总愿意不断地去做,享受了阅读,大家会更加悦读。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来说,从“我想读”到“我要读”这个过程,更加令人身心愉悦,满足快乐。
  有了阅读的兴趣,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这样的阅读氛围,既能不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更多的阅读方法与课外知识,真是愉快的共读。
二、感受韵律 享受美声
  《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设置,也是丰富多彩。有童谣、儿歌、童话故事、顺口溜、寓言……不仅朗朗上口,十分有趣,还能从中获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教室适用,家里适用,甚至外出旅行时也适用。而低年级的孩子,遇到韵律感强的文字,本就有想读的冲动。朗读,既简单又有效,只要大人用心,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去做。
  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的《小兔子乖乖》,是一首儿歌,第一节和第三节一字不差,第二节和第四节,除了个别字有变化,句式完全相同。这样反复的构段方式,利于孩子迁移朗读。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学过拼音,所以,可以由教师按节奏念出,请孩子倾听、跟读等,也可以用对答的形式读。到了下册,开始出现类似《阳光》的美文,在朗读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美,读的时候会带入更多自己的体会与情感。还有《狐狸与乌鸦》的寓言故事,读完之后,孩子们会主动的发表自己对故事角色的看法。带上自己的感受再读,声音的变化让我们也体会到阅读的美。
三、联想实际 大胆畅谈
  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在文字的牵引下,很容易进入语言描绘的世界里。而初学阅读的孩子,尚未找到路径,需要大人的引导。大人在和孩子一起 读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引导他们进入文字的魔力世界。
  一年级下册中的儿歌《谁和谁好?》,在共读时,大人就可以和孩子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联系自己生活中所见所感,想想“谁还和谁好?”此问题一出,孩子想象的大门就徐徐打开了,门和窗,桌子和椅子、黑板和黑板刷等等,只要是有联系的两样事物,都会成双成对地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于是鲜活的话语,源源不断地从孩子口中“淌”出来。对本栏目中的童谣、儿歌,都不需要进行过多解释,只要教师按着节奏,基于语言形式,和孩子展开对话,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他们带入想象的世界。
 
  有了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发挥让人惊喜不已。有这样温暖的表达:谁和谁好?书包和书好,书本要回家,书包抱住他。有这样可爱的表达:谁和谁好?牙齿和嘴好,牙齿嚼碎了,嘴巴吞下他。还有这样友好的表达:谁和谁好?黑板和粉笔好,粉笔想写字,黑板欢迎他。
 
  回顾和孩子们一起读的时光,每一段都很快乐。其实,阅读习惯的培养,最好的方式不就是陪伴吗?一起读,一起聊,一起感受着阅读的幸福。只要大人始终和孩子在一起阅读,孩子对图书、对语言、对文字产生亲密感,那是迟早的事。这,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