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反思
一四班 孙小蕾
《端午粽》一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本文纯粹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讲述了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品尝,然后总要我们带回一篮粽子与邻居分享的事情。简短的四段文字,却清晰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间爱你穿插对粽子外形、配料的描写。课文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的学习。所以选择本文为教学内容。 现就所上《端午粽》一课进行如下的反思: 1、基于本课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在导入新课时结合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家人”,并且代入和学生日常有关的内容,节日。揭示了本课的课题。这样以内容为主体的导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加便于理解,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习。 2、注重低年级课堂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教学。结合课题重点学习了本课的两个新的偏旁“立字旁、米字旁”,在讲解的过程中都采用了字源识字的方法。在讲解其他生字时,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追根溯源明白汉字的本义。如“粽”这个字,通过左边偏旁让学生推测粽子的制作材料,右边的字让学生了解粽子是由祖宗发明的。尤其是在教学“豆”字时,结合其甲骨文,让学生去推测豆与什么有关?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本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其指导,通过讲解明确“豆”最早指的是“一种盛肉的容器”。同时也运用了相同的方法识记“肉、带、米”等字。通过这四个象形字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汉字文化的兴趣,将乐趣融于学习之中。 3、在指导写字环节,抓住了“真、分”两个生字中的易错点,让学生观察如何写好这两个字,尤其是“真”里面是三横而不是两横;“分”下面是“刀”不是“力”,通过口诀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夯实巩固生字的写法。但是在此环节评价反馈时,教师的点评并不是很到位,仍有待于提高指导学生写字的水平。 4、关于品读课文的环节,因为前面的识字写字环节用时过多,品读环节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打磨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本次授课中,我在纪律方面进行了一定调整,有利于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理念,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