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乡情”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主题“浓浓乡情”,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通过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本次口语交际课一是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表演使学生领悟到思想的方式、寄托的对象是因人而异的,引发思乡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三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四是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
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平时大量的的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较强。但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上,缺乏自己动脑动手探究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资料以及策划方案都是孩子们独立合作完成的。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留给孩子实践锻炼的空间,逐步培养挖掘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进行商讨,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2、增强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这次活动对家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难点: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倾听与合作中活动,表演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交际效率。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课前要求学生撰写策划书,商量表演哪些节目,有哪些人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歌、歌曲、文章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小组合作,交流方案
三、节目展示,评优激励
四、布置作业,总结升华
附:“浓浓的乡情”活动策划方案;
“浓浓的乡情”评分表;
总分登记表。
“浓浓的乡情”活动策划方案
第( )组
组 长 |
|
小组成员 |
|
活动目的 |
|
活动形式 |
|
活动准备 |
|
活
动
具
体
安
排
|
|
|
组别 |
表演形式 |
评分项目 |
主题内容
(10分) |
解说形式
(10分) |
语言表达(10分) |
团队合作(10分) |
总分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浓浓的乡情”评分表
组别 |
评委1 |
评委2 |
评委3 |
评委4 |
评委5 |
评委6 |
总分 |
名次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6 |
|
|
|
|
|
|
|
|
7 |
|
|
|
|
|
|
|
|
评委签名:__________
评分标准:
1、主题内容:(10分)内容紧扣主题,符合家乡特色,能很好的展现家乡风采。
2、解说形式:(10分)形式有创意,很好地展现了家乡特色。
3、语言表达:(10分)语言流畅自然,条理清晰,解说生动,富有感染力。
4、团队合作:(10分)团队合作默契,团队精神面貌好。
总分登记表
组别 |
评委1 |
评委2 |
评委3 |
评委4 |
评委5 |
评委6 |
总分 |
名次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6 |
|
|
|
|
|
|
|
|
7 |
|
|
|
|
|
|
|
|
计分员签字: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