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我校举行了“语文公开课”活动,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是促进我成长的一次大好机会。二十多节课都在录播教室完成,每一节课都犹如一部微型电影,各有各的情调,各有各的精彩。这真是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值得我消化与吸收的东西太多太多。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胡国英老师的口语交际 《做手工》。从胡老师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深深感受到做好一名教师是不易的,但也是快乐的。
一、从编剧编起
如果说一节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部电影,那么要想电影有看头,教师首先得是一个优秀的编剧。我们拿到的语文书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教学设计是不一样的。胡老师的这堂口语交际课 就是创设了教学情境——开展“手工老师招聘大会”,让学生在应聘闯关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一步一步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分享着做手工的快乐。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的思考与操作,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口语交际的要点。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我现在执教的是一年级语文,由于刚步入工作岗位,不知道如何处理教材,上课难免会照本宣科,孩子们总是听得索然无味。现在我明白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记忆多处于形象记忆,因此更需要这样贴近生活的方式,尤其是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更需配上生活中的事物,创设有趣的情境。只有把知识融于生活的情境,孩子们经过了各种感官的冲击,识记起来就会更加的容易和有趣。
二、由导演导出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完成了,也就是一本优秀的剧本出炉了,如何将它变成动态的影片呈现给观众,当然离不开导演。教师就是一堂课的导演,老师如何导,学生就会如何演。因此老师的指导方向和指导方式决定着孩子们的学习成效。
胡老师的口语交际《做手工》教学目标定位非常明确: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会倾听他人发言并能给出评价。我想这就是一堂课的指导方向和训练重点。围绕这一目标,胡老师采用了各种方式在旁指导:生通过课前课中微课视频自学,生与生的探讨交流,生教师学,生教生学。这些形式彻底突破了师教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后课堂管理的重点不再是维持课堂秩序,而是怎样更好地帮助学生需要帮助的,让学生学自己想学的,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了。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更应该学习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当好一名导演。
三、当演员演好
一部影片的精彩呈现离不开演员的精湛演技,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亦离不开师生的配合。在课中我看到了胡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开展有趣的活动充分地与同学互动,深刻感受到教师在课堂上就是一名演员。例如:在示范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制作过程时,胡老师是边用视频演示边介绍,再戴上自己制作出的小兔帽子蹦蹦跳跳与学生交流,让孩子们复现制作过程,掌握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此时的胡老师俨然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有兔子姐姐在身边帮助,孩子们怎会不愉快地学习呢?所以,我想只有自己身临其境的走进文本,才会感染孩子们,带动他们走进文本,学习文本。
四、从细节做起
从影片到课堂,由编剧到导演,再从导演到演员,事无巨细,细节决定成败。我要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总之这次听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要上的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思想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也会尽快成长起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继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总结反思,力求上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