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课后反思
海阳第一小学 汪晓玲
本次《国宝大熊猫》习作教学以“大熊猫宣传大使”考核任务贯穿始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进行如下反思。
在教学亮点方面,情境创设确实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冰墩墩” 和大熊猫玩耍视频引入,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宣传大使” 的任务设定,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参与感,每个教学环节都围绕完成考核展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关“熊猫知识大挑战”和第二关“填写熊猫‘档案卡’”,有效落实了整合信息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交流与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筛选、归类信息,初步掌握了整合信息的方法,部分学生能够将零散的知识有条理地梳理出来。第三关借鉴课文学习写作技巧环节,借助教材经典课文,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写作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对文章结构、写作角度、中心句运用和修辞手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降低了写作难度,为后续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信息整合指导上,虽然有相关环节,但部分学生仍存在对资料生搬硬套的情况,未能真正理解和消化信息。这反映出在整合信息的策略指导上还不够细致、深入,缺乏更具体的方法示范和针对性练习,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
写作指导环节,尽管提供了多种写作技巧,但在实际创作片段时,部分学生还是难以灵活运用。例如,一些学生在围绕中心句写作时,内容不够充实、具体;运用修辞手法也比较生硬,缺乏自然感。这说明在讲解写作技巧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内化,也缺少实例的详细剖析,学生未能真正领悟技巧的运用要点。
在课堂评价方面,虽然设计了星级评价环节,但评价标准不够细化,学生在评价时缺乏明确的依据,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准确,评价的反馈和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一些环节上耗时过多,使得最后的创作片段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写作,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优化整合信息的教学策略,通过更多实例示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整合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在写作指导上,增加更多互动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写作技巧,并给予及时、详细的指导和反馈。同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扎实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