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例分享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25/6/18     浏览次数:153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吴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辩、汤、决等文言实词含义,理解孰为汝多知乎等重点句式。

 能准确翻译全文,梳理两小儿辩论的核心观点与论据。

2.  通过角色扮演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思辨能力,学会用证据支撑观点。

 结合科学知识分析辩论逻辑,培养跨学科思维(语文+科学)。

3.体会古人探索自然的智慧,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言文断句与翻译,分析两小儿辩论的逻辑链条。

 难点:理解孔子不能决的现实意义,结合科学原理解读现象本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太阳远近科学图解、课文动画)、辩论卡片(观点/论据词条)。

 

四、教学过程

 

1. 悬念导入(5分钟)

 

 实验激趣:展示两杯温水(一杯烫、一杯凉),请学生闭眼触摸后判断温度。提问:感官可靠吗?引出观察角度影响判断的话题,导入《两小儿辩日》。

- 背景速览:用思维导图简说《列子》成书背景及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处世态度。

 

2. 文言初读(10分钟)

 

节奏训练:

 听录音范读,标注停顿(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学生分组朗读,互评发音(注意wéizhì)。

词义突破:

 出示古今异义表格(如古义热水,今义菜汤),结合语境记忆。

 小组竞赛翻译关键词,如去人近(距离人近)、沧沧凉凉(清凉的感觉)。

 

3. 思辨精读(15分钟)

 

辩论复盘:

 发放观点卡,学生分组还原两小儿辩论逻辑:

 一儿:视觉证据(日出大如车盖近大远小)结论日始出时近

 另一儿:触觉证据(日中如探汤近热远凉)结论日中时近

 用流程图展示双方论证思路,分析逻辑漏洞(如未考虑地球公转、大气折射)。

 角色体验:

 同桌合作扮演两小儿与孔子,即兴演绎对话,重点表现笑曰的神态与语气。

 

4. 跨学科拓展(12分钟)

 

科学解码:

 播放科普视频,解释太阳远近真相

 日出日落时太阳看起来大大气折射使光线偏折,参照物(房屋树木)对比显大;

 正午更热阳光直射地面,单位面积热量集中。

现代思辨:

 小组讨论:若两小儿活在现代,会如何改进辩论?(引导提出用温度计测量”“查阅天文数据等实证方法)。

 

5. 升华总结(3分钟)

 

主旨提炼:板书观察质疑求证三步骤,强调科学探索需结合实证与反思。

 分层作业:

 基础:背诵课文,绘制两小儿辩日思维导图;

 拓展:写一段孔子穿越到现代的微作文,想象他如何解答辩日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  

小儿     观点(角度)     论据(感官)       │  

├────────┼──────────────┼──────────────┤  

甲       日出近(视觉)   大如车盖           │  

乙       日中近(触觉)   如探汤             │  

└────────┴──────────────┴──────────────┘  

↓  

孔子:不能决 知识有限性 × 探索无限性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