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认“弈、鹄、缴”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专心致志、鸿鹄”等词语。
2.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背诵课文。
3. 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 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
2.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1. 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围棋比赛的视频,提问学生:“同学们,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引出“弈”的概念。
2. 板书课题“学弈”,介绍“弈”就是下棋,让学生结合预习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等句子的断句。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音。
3.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全班齐读。
(三)理解文意(15分钟)
1. 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情况并适时指导。
3.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通国、善、诲、援、弗若”等实词,以及“之”“为”等虚词的用法。例如:
“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是助词,可译为“的” ;“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用于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为”:“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为”读“wèi” ,是“因为”的意思。
4. 结合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等较难理解的句子的画面感。
5. 请学生结合注释和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师生共同评价、补充和完善。
(四)深入探究,体会道理(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跟弈秋学下棋,为什么两个人的学习效果不一样呢?”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明确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另一个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通过对比,得出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个道理的体会,分享自己专心学习或分心导致学习效果不好的经历。
(五)朗读背诵,总结全文(5分钟)
1.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如分角色读、男女赛读等,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结合语境、小组交流等。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1. 背诵并默写《学弈》。
2. 把《学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学习的心得。
3. 阅读《孟子》中的其他篇章,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