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
海阳一小 阮昕妍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以寓言形式讲述两人学弈(下棋)的故事,揭示学习态度的重要性。通过对比两人学弈时的不同表现(专心致志与三心二意),说明学习效果与专注程度的关系。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凝练,逻辑清晰,寓理于事,旨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专注学习的道理,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教学目标
1.掌握 “弈、诲、惟、弗” 等文言实词,理解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等关键句含义。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2.通过诵读、注释、讨论,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言文 “对比论证” 的写作手法。
3.领悟 “专心致志” 对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踏实专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言字词释义,文意理解,寓意分析。
难点:文言虚词(如 “之”“矣”)的用法;对比手法对主题的深化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课文原文、注释、朗读音频)、古筝背景音乐、弈棋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注疑难字词;搜集孟子及《告子》的简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1.大单元任务发布:穿越科学时光之旅。引出第一个任务的第一个活动:回到过去觅古人智慧——我是小小评论家。
2.师简介孟子及《告子》的儒家思想背景,列举《孟子》中记录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杯水车薪、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引出今天学习的文言文《学弈》——成语“专心致志”背后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疏通文意(15 分钟)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题目的意思。
2.生自由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指导朗读,明确“为”字在文中的不同意思、读音。
4.听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划节奏线,注意断句和语气(如 “弈秋,通国之 / 善弈者也”)。
5.同桌互读,检查读得是否准确。
6.齐读全文。
7.回顾理解小古文的方法并自己理解文意,不懂得地方做记号。
8.小组交流讨论难理解的字词,合作说说文言文的意思。
三、精读品析,探究深意(20 分钟)
1.赏析 “之” 字的用法,体会文言文简洁精妙的特点。
2.再读小古文。
3.提问:为什么要请弈秋教两人下棋?那句话说明他的棋艺高超?哪些词能看出来?“善弈”“通国”“弈秋”。
4.理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者”是什么意思,“善……者”指什么,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请善读者读这个句子。
5.人物对比分析
(1)弈秋教两人下棋,结果怎样?原因是什么?填写学习单中的表格:两人学弈时的表现及结果。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这位专心致志的同学吗?另一位同学听讲不那么认真,你会用什么词形容他?
(3)提问:文中一个标点也预示着两人学习态度的不同,你找到了吗?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读出不同的学习态度。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10 分钟)
1.主题探究
(1)提问:孟子也对这两个人学习的事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是哪句话?他认为两人学习成果不同不是因为什么?你认为呢,结合生活实际或学习经历谈一谈。
(2)师总结“态度决定成败,专注方能致远”。
2.名言积累:
(1)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孟子》(《学弈》原文)
(2)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
—— 刘一鸣
五、总结作业,巩固提升(5 分钟)
1.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寓意,教师强调 “专注是学习的核心品质”。
2.分层作业
基础:
如果你是第二个人,学弈失败后,写一篇200字日记,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制定改进计划。
拓展:若第二人后来痛改前非,重新拜师学弈,会发生什么故事?续写一段文言文(50 字左右)。
板书设计
学 弈
《孟子》
专心致志 → 成功
三心二意 → 失败
道理:态度决定成败,专注方能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