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一课大单元教学的反思
休宁县海阳一小 吴雪萍
一、单元目标整合性
紧扣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如“舐犊之情”主题下,将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目标贯穿单元,避免单篇孤立教学。
梯度设计清晰:各课时目标是否由浅入深(如从感受慈母形象到仿写亲情片段),体现大单元的进阶性。
二、情境任务有效性
驱动性任务是否真实:如设计“编写‘亲情回忆录’”等任务,能否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整合单元知识(如分析描写手法、创作短文)。
任务链连贯:各环节任务(如文本研读、小组讨论、写作实践)都围绕核心目标层层递进,避免碎片化。
三、资源整合与拓展
课内课外衔接自然:如结合《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比阅读,补充现实生活案例或文学作品,拓宽情感体验维度。
跨学科融合恰当:如通过音乐、影像等辅助理解文本,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四、评价维度全面性
关注过程性评价:如小组合作中对文本分析、表达交流的评价,而非仅关注结果(如写作成果)。
分层评价落实:针对不同学生水平,设计弹性任务(如基础题“概括事件”与拓展题“改写叙事视角”),满足差异化需求。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问题:大单元设计过于追求“大”而忽略单篇独特性,需平衡整体框架与文本细节品析。
改进:在单元整体目标下,突出《慈母情深》的“场景与细节描写”特色,设计专项读写结合活动,强化单篇核心价值。
总结:大单元教学需以“主题统整、任务驱动、评价跟进”为核心,聚焦目标关联度、活动实效性及学生参与深度,持续优化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