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您说”》习作教学教学反思
海阳一小 吴春梅
在完成“我想对您说”习作教学大单元跨学科实践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现从教学亮点、存在不足与改进方向三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亮点:跨学科融合激发表达潜能
本次教学打破传统习作课局限,将语文与心理、美术、音乐学科深度融合。语文课堂上,通过文本赏析引导学生梳理情感表达技巧,如《给老师的一封信》中细节描写的运用;心理课结合“情绪认知”主题,引导学生剖析内心真实情感,绘制“情感图谱”,明确想要倾诉的对象与内容;美术课上,学生以“心里话”为主题创作手抄报、插画,用视觉元素辅助情感传递;音乐课则通过学唱抒情歌曲,感受旋律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启发语言表达节奏。多学科联动有效降低了习作难度,学生不再因无话可说而苦恼,85%的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分享了内心故事,习作完成率与质量显著提升。
二、现存问题:学科衔接与个体差异的挑战
尽管实现了跨学科形式创新,但教学中仍存在明显不足。其一,学科间衔接不够流畅,如心理课对情感的挖掘未能充分与语文的写作技巧结合,导致部分学生虽有情感共鸣,却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美术创作与习作内容存在割裂,部分学生将重点放在绘画装饰,忽视文字核心表达。其二,分层指导不足,面对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未能提供差异化任务,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突破流水账式表达,而能力较强的学生缺少深度创作引导。此外,教学评价偏重习作结果,对构思过程、跨学科学习参与度的评价较少,难以全面反馈学生成长。
三、改进方向:深化融合与精准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后续教学将从三方面优化。首先,强化学科协同备课机制,组织语文、心理、美术教师共同设计教学目标与活动,例如在心理课分析情感类型后,语文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将情绪转化为细节描写;美术课要求学生围绕作文主题进行创作,实现图文互补。其次,实施分层任务驱动,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情感关键词+句式支架”,如“每当______,您总是______,那一刻我多想对您说______”;鼓励能力突出的学生尝试书信体、诗歌等多元体裁,结合跨学科素材进行创意写作。最后,完善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档案袋评价”,收录情感分析单、草稿修改记录、学科融合作品等,邀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重点关注情感真挚度、表达创新等维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此次跨学科习作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打破学科边界能为写作教学注入新活力,但唯有在深度融合、精准指导与科学评价上持续探索,才能真正实现以跨学科之力,点亮学生的表达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