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对子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独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对子语言精炼、音韵和谐,对
仗工整。本文是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借鉴传统韵语识字形式,安排了若干组意思
相关的词语,呈现出各种并置的意象,营造出自然之美的意境。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想象、对对子、结合字理、联系生活等识字方式,会认“圆、严”等生字,规范书写“对、今”等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等词语,感受自然之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圆、严、寒”的读音;正确书写“夕、语”;理解词语“严寒、酷暑”。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单元情境】
迎来到超有趣的趣味识字乐园!第一站“虫鸟探秘园”,踏入《动物儿歌》的奇妙世界,跟随着蜻蜓、蝴蝶轻盈的舞步,探秘虫鸟生活,挖掘藏在翅膀与触角间的生字宝藏。紧接着踏入第二站“对韵穿越廊”,在《古对今》里,与古韵撞个满怀,像穿越时光隧道,在“晨对暮,雪对霜”的对仗韵律中,解锁识字新密码。第三站“运动竞技场”活力开启,《操场上》人声鼎沸,跑步、拔河,运动场景应有尽有,生字们纷纷在欢呼与汗水里现身。最后来到“智行启智阶”,《人之初》宛如智慧明灯,三字经的谆谆教诲中,领悟成长真谛,拾取一路的识字珍宝。快开启这场趣味识字之旅吧!
【本课情境】
第二站:对韵穿越廊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玩“词语对对碰”的游戏。
利用《对韵歌》,进行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如我说“来”对——,你说“去”;我说“雪”对——,你说“风”;我说“花”对——,你说“树”。师生互动玩游戏,比一比谁说得快。
总结: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可真有意思!
2.看图猜字:“古”,看图理解词串:古人、古书、古诗。
3.揭题释义
和“古”相对应的是——今。“古”和“今”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对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古对今》。看看古人和
我们现代是如何描述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的。请大家齐读课题《古对今》。
任务一:初读韵文,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1:朗读韵文,感受节奏
1.教师范读韵文
《古对今》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P50页,听老师读韵文,注意声声入耳,字字入目。
2.生自读韵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韵文,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活动2: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1.指名读文,教师相机指导,模仿老师读出的节奏。
重点指导:“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的韵母是前鼻韵母ɑn,“凉、杨”的韵母是后鼻韵母ɑnɡ。
2.读了这首对韵歌,你有什么发现?
每句话里都有“对”,有一字对,两字对;对对子字数相等。
3.多种方式朗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韵文的节奏。)
任务二:品读韵文,理解词语
学习第1节:气势之美。
1. 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2.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
3.学习第一句:古对今,圆对方。
(1)出示圆形、方形图案,认读“圆”。
(2)字理教学“圆”
总结: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宇宙就是天圆地方的世界。后来还把钱币也做成了外圆内方的样子。
(3)出示图片,感受中国文化中有圆有方的设计。找找铜钱里面的圆和方。
(4)“圆”和“方”都是形状,我们把它们送回对子再来读一读。
(5)齐读第一句。
4.学习第二句: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1)出示《春夏秋冬》插图
指名读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2)冬天,我们可以把什么词送给它?
学习寒字:“寒”指一个人生活在屋子里,周围裹满了草,表示天很冷;或在脚下另加冰(冫),以强调冷。
联系生活识字:寒风、寒冬、寒假
(3)夏天到了,可以把什么词送给它?
学习暑字:“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
根据情境学生朗读词串:中暑、暑假
(4)把严寒、酷暑送进对子里读好。
(5)送给春天什么呢?春暖
读一读,春天给人很暖和、舒服的感觉。
(6)送给秋天什么呢?秋凉
(7)冬去春来,夏至秋往。女生一起读。
小结:从古到今,春夏秋冬四季一直轮回交替着。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第一小节。
任务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 同学们真厉害,韵文读得有节奏,相信汉字书写规范也难不倒大家。
2. 出示生字:对、今。
对:对的左边是个“又”,“又”字谦让有分寸,右边有“寸”字,捺变点。
书写要点:左短右长,左低右高,竖中线对齐,点撇呼应。
今:“人”字撇捺舒展,横折紧凑竖稍斜。
3. 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 学生交流评议,教师选出最佳书写作品,利用投影仪展示并集体点评,点评指向关键笔画和关键部件,然后学生再练写。
5. 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1.复习生字词语
出示词语,指学生读,开火车读。
2.师生合作背诵第一小节。
3.引学:《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四季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任务一:品读韵文,理解词语
学习第2节:自然之美。
1. 学习第二小节:晨、暮、朝、阳。
2. 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自读圈画第二节,找出藏着“太阳”的字?
3. 汇报交流:晨、暮、朝、阳。
(1)出晨古文字图,看图理解“晨”“暮”的意思。
“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造出了“晨”。
(2)字理识字“朝”,理解朝霞的意思。“朝”的甲骨文是日出林中而月还未落的样子,会早晨之意。本义为早晨。
(3)字理识字“夕”,理解字义。
(4)将朝霞和夕阳送进对子里读好。
4.雪对霜
(1)出示雨字头,引导说发现。
(2)你还知道哪些雨字头的字?霞、雾、雹。
(3)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雨?
(预设:风:微风、大风、狂风 雨: 小雨、大雨、暴雨)
“和风”是 “微风”“细雨”是与“小雨”相近。
教师讲解:和风是温和的风,“细雨”是很小很细的小雨。
(4)看图感受细雨。春天的雨细如银丝、细如针线。
现在,请你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小节,感受神奇的自然之美吧。
学习第3节:生命之美。
1. 指名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景。
2. 春天,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1)春天来了,桃树李树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2)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柳树抽出了嫩嫩的枝条,杨树长出了绿绿的叶子。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桃、李、柳、杨”的特点。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4)春天来了,听,黄莺在唱歌,看,燕子在飞舞,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象呢?
3. 再读词语“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引导学生读词语想象画面。说一说:听,你听到了什么?看,你看了什么?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意思。)
4.小结: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春天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5.读出韵文的节奏,读出韵文中风景的美丽。
6.小结:同学们,吟诵这首对韵歌,我们能体会到自然万物的轮回、生长是那样神奇与美丽。让我们反复诵读,读出美妙和谐的韵律,读出一点儿气势来。
任务二:发现规律,体会效果
1.课件出示课文,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2.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动画展示和课文对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说出对应的词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齐读全文。
(3)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任务三:创编儿歌,迁移运用
1. 总结对子拆合变新词特点
2. 出示描绘春景的词语,利用词语编对子。
如:天地 上下 东西 南北 桃红柳绿 青山绿水 红花绿叶 春花秋月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任务四: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 写汉字:雪、细、夕、语
雪:上部“雨”字头要变形,四点要均匀,下面“彐”字平稳。
细:细雨如丝,左高右低,左边绞丝旁,横变提。“田”的第1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夕:两撇相遇,方向不一致。
语: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正对且要分开,右上部“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在横中线上收笔。
2.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评议,教师选出最佳书写作品,利用投影仪展示并集体点评,点评指向关键笔画和关键部件,然后学生再练写。
4.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板书参考【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