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后反思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跨学科视角下的童谣教学探索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25/6/17     浏览次数:97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跨学科视角下的童谣教学探索

一、跨学科教学理念的初步实践

《动物儿歌》作为一首充满童趣的识字儿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局限于语文课堂的识字与诵读。本次教学尝试打破学科壁垒,以这首儿歌为载体,探索小学语文与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多元体验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二、跨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

1. 科学与语文的融合:从观察到表达

   在科学教师的协作下,课前布置"昆虫观察日记"任务,学生用简单文字或图画记录蚂蚁、蝴蝶等小动物的活动特点

   课堂上播放科学组制作的《昆虫的移动方式》微视频,将"蚯蚓松土""蜻蜓点水"等儿歌内容与真实科学现象对照

   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补充儿歌,如将"蝴蝶花间捉迷藏"拓展为"蝴蝶用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

2. 美术与语文的共生:从语言到形象

   开展"儿歌插画师"活动,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动物形象进行绘画创作,要求画面包含儿歌中的关键动词(如"展翅""飞舞")

   利用黏土制作立体动物场景,小组合作还原儿歌描述的生态环境

   将优秀作品汇编成《我们的动物儿歌绘本》,作为班级共享读物

3. 音乐与语文的交响:从文字到韵律

   音乐教师指导为儿歌谱简单旋律,用打击乐器模拟不同动物的声音节奏(如响板模仿蚯蚓蠕动的声音)

   创编"儿歌身体打击乐",用拍手、跺脚等动作表现"蝌蚪游得欢""蚂蚁运食忙"等句子的节奏

   举办"动物音乐会",各小组选择不同段落进行朗诵、演唱或器乐表演

三、结语:让语文成为联结世界的纽带

本次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从来不是孤立的学科。《动物儿歌》的跨学科教学,既保持了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任务,又让学生体验到知识间的普遍联系。当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蝴蝶,用艺术的双手表现蚯蚓,用音乐的耳朵聆听儿歌韵律时,语文学习便自然成为了他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重要方式。未来将继续探索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跨学科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沃土。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