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教学反思: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海阳一小 罗婷
在一年级《操场上》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展开教学实践,现将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不足及改进方向进行反思。
教学前,我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了解课间活动等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多元的评价任务。例如,在识字环节,设计“识字小能手”闯关游戏,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在课文中圈画生字等方式,检验学生的识字效果;朗读课文时,制定朗读评价表,从读音准确、声音响亮、节奏恰当等维度,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明确学习要求,把握学习方向。
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评价贯穿始终。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课间喜欢的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同桌间交流识字方法,随后进行小组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星星贴纸”奖励,并引导学生互相点评,发现他人的优点与不足。这样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互评时语言匮乏,只是简单地说“好”或“不好”,无法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课堂节奏把控不够精准,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导致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原本计划的写字指导环节未能充分展开。
基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评价标准的细化与讲解。在教学前,用童趣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评价标准,如制作图文并茂的评价卡片,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在评价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示范和引导,如教师先进行示范性评价,让学生模仿学习,逐步提高评价能力。同时,要加强对课堂时间的规划与调控,提前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此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完善,让教学评一体化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