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反思
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 雷刘文雨
《古对今》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识字单元的重要课文,这篇对韵歌以工整对仗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四季气候与景物特色。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核心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朗读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多元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对子的韵律美,体会押ang韵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我注重将识字与写字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表达与书写中感受学习乐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优点 1. 跨学科融合,提升审美感知:教学中,我引入美术学科的审美视角,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源,如春花烂漫、夏日荷塘、秋枫似火、冬雪皑皑等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色彩、构图等美学元素,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之美。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审美兴趣,培养了初步的审美能力。 2. 多元朗读,激活课堂氛围:在朗读教学上,我采用了师生对读、生生赛读、配乐朗读等多样化形式。结合音乐学科的节奏韵律,选择轻快舒缓的古典音乐作为朗读配乐,让学生在富有节奏感的氛围中诵读。这些朗读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然体会到对韵歌的韵律特点,增强了语感。 3. 互动交流,培养综合能力:在观察图片和课堂讨论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一过程有机融合了口语交际学科的能力培养目标。学生们积极表达对四季景物的认识与感受,在倾听他人观点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逐步学会清晰、有条理地阐述想法,提升了语言交际与思维能力,让学习更具趣味性。 二、教学不足 1. 小组合作参与度不均衡:在小组讨论环节,出现了学生参与度差异较大的问题。部分性格内向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发言较少,未能充分融入讨论,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这反映出在小组合作教学设计上,缺乏对不同学生特点的充分考虑和有效引导。 2. 识字写字教学时间分配不足: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书写练习的时间安排不够充裕。由于低年级学生手部肌肉发育尚未完全,书写技能正处于基础培养阶段,时间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汉字的笔画、结构掌握不够扎实,书写姿势和习惯也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纠正与指导。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小组合作机制:借鉴组织行为学的小组管理策略,完善小组讨论形式。采用轮流发言制,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表达机会;特别安排内向学生优先发言,并鼓励组员给予积极反馈与鼓励,营造包容、支持的小组氛围。同时,提前为学生提供讨论提纲,明确讨论目标与方向,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参与讨论,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 科学规划识字写字时间:依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重新规划识字写字教学环节。在课堂中预留充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汉字的认读、描红、临写练习。教学时,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利用动态笔画演示视频,帮助学生清晰掌握汉字书写顺序与结构。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关注每位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习惯,及时纠正错误,对学生的书写成果进行一对一反馈与评价,切实提高识字写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