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微课展示
课例分享
学科研究
工作动态
荟萃课堂
课后反思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课例分享
《古对今》 教学设计
信息来源:一小课题组     日期:2025/6/17     浏览次数:105

《古对今》 教学设计

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 雷刘文雨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读儿歌,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对、今”等6个字。

2. 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4. 想象儿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

1. 认识、会写本课的课后生字。能理解“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背诵儿歌,想象儿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四季美丽景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创设情境,练说对子

1)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出发前往本次游学之旅的第二站,自然科普馆。看,科普馆的门口贴着一张纸,看看上面写着什么。

2)课件出示:天对(   )  大对(    )   日对(   )   远对(   )

2. 复习旧知。

1引导:这些对子可真有趣呀。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谁能来背一背

2复习儿歌的特点,提问:谁能说说,儿歌和其他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我发现每句话里都有一个对字,而且每一句里对字前后两个字都是同类事物。

3教师引导: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让我们一起进入科普馆吧。今天我们将在科普馆里欣赏到美丽的四季景色。我们科普馆里有一首著名的儿歌,上面隐藏着自然的奥秘,大家一起去学习吧!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指导书写“对””。(板书:古对今)

提示:“古”和“今”是一对反义词,“今”指现在,“古”指“古代”。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注意点:

1“对”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一个“又”,最后一笔变捺为点。右边一个寸字,二字组合而成“对”,尝试给“对”组组词。

2“今”字:人字头,小点不能落,最后一笔时横折;同时,与“令”进行比较区分,加深学生的记忆;

3学生书写两遍,教师根据两个注意点对学生的书写进行星级评价,做到一点给一颗星。

、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 初读课文

出示学习任务一:儿歌读起来不仅有节奏,而且朗朗上口。我们快来读一读。

 

 

 

 

 

2. 检查反馈。

(1)指名轮读,一人读一个小节。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3.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停顿。

 2)学生模仿老师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3)师生对读,同桌对读,集体拍手读。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需停顿处。

、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学习任务二:书声琅琅,令人陶醉。赶快进入第一小节,看看有哪些美景在等我们发现呢?

 

1.钱币比对,学习“古对今,圆对方”。(板书:古对今,圆对方)

(1)幻灯片出示古代和今天的钱币图,出示“圆”“今”二字。

(2)观察古币的外形,外圆内方,渗透古时人们对天地的认识——天圆地方。

古时,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就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所以古代的硬币就是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3)找到“古对今,圆对方”两个对子,齐读。

学生按照原有水平诵读;根据教师的范读,读出对子的节奏感;齐读,展示读。

2.结合《春夏秋冬》,学习“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1)春夏秋冬的景色随着扇面展开,勾连旧知《春夏秋冬》与新知的连接。

(2)将“严寒”“酷暑”“春暖”“秋凉”4个表示气候的词语送给4个季节。春(春暖)、夏(酷暑)、秋(秋凉)、冬(严寒)。

请学生带读4个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再把这4个表示气候的词语送给相应的季节。(板书: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理解:严寒:出示“寒”的古字,将部件拆解,讲述造字原理,“寒”的古文字字形表示的是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地上水凝结成冰,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说明天气很冷。理解“暑”:出示“暑

字的古字,讲述造字原理,“暑”字是一个形声字,“日”表示形旁,说明与太阳有关,太阳照射会带来炎热的感觉;

(3)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这两个词语的第1个字都表示“程度深”,第二个字都表示气候。而冬天非常寒冷就是“严寒”,夏天非常炎热就是“酷暑”。这就是——“严寒和酷暑”。“秋暖和夏凉”这一组对子也是这样的结构。第一个字都表示季节,第二个字都表示对气候的感受。

3.多种方式朗读:师生合作读、生有节奏地读、男女生对读。

师:这一小节带领我们感受了广阔的时空和轮回的四季,展现了大自然的气势之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4教师指导背诵:刚才我们一起朗读了第一小节,试着把它背一背吧!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第一小节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气势之美,让我们继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吧!

1.出示第二小节,重点正音:晨、朝霞。自读第二小节,圈出第二小节中的对子。

2.理解意思。

1)学习“晨对暮,雪对霜”。(板书:晨对暮,雪对霜;)

出示“晨”“暮”,这两个字都有什么字?(日)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

太阳慢慢升起,是什么时候?(早晨)所以“晨”字的“日”在上面。太阳落到草里,表示傍晚。出示“雪”“霜”,这两个字都有雨字头,结合图片理解区分。

2)学习“朝霞对夕阳”(板书:朝霞  夕阳)

过渡:除了“晨和暮”还有那两个字分别也表示早晨和晚上。(朝和夕)(图片出示朝霞和夕阳,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出示“朝”的古文字 “朝”的古文字字形表示的是太阳从草木之中升起,而前一晚的残月还没落下。

3)学习“和风对细雨”,理解词语“和风细雨”。(板书:和风,细雨)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天与冬天的风和雨(雪)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生自由表达)

预设:春天的风温柔,和熙,暖和很多,春雨贵如油,绵绵细雨;冬天的风寒冷刺骨,像刀子刮在脸上,冬天的雪洁白,冰冷。随文学习“细”字,通过反义词“粗”的对比理解细字。

3.男女生合作读第二节。

4.现在请你看图片来回忆,尝试背诵。

5. 指导书写“夕”.

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第一笔撇和第二笔横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横撇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之间。

【板书设计】

 

6 古

和风

                     春暖   朝霞            

   严寒    酷暑     

夕阳 秋凉

细雨

 

 


主办:休宁县海阳一小 教育教学科研                                                                                    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