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阳一小 储银微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性、善、习、教”等生字词的含义。
3.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理解古文中的道理。
4.结合生活实例,体会学习对成长的作用。
5.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6.培养勤学好问、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中的抽象道理(如“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器”)。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古代学堂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齐读、拍手读、配乐读),感受韵律。
3.小组讨论关键词句含义,联系生活谈感悟。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含《三字经》动画视频、配乐朗读音频)。
2.生字卡片(“性、善、教、贵”等)。
五、教学过程
1.环节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复习生字:
游戏“开火车读字卡”,巩固上节课生字(性、初、善、习)。
2.环节二:深入研读,理解文意
逐句解析,突破难点:
“人之初,性本善”:结合“孟母三迁”故事,理解环境对人的影响。
“玉不琢,不成器”:展示玉石雕刻前后的对比图,讨论“学习如何改变一个人”。
3.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如果不学习,人会变成什么样?”(联系生活举例,如不会认字、不懂礼貌等。)
4.朗读指导:
配乐诵读,引导学生用轻快节奏拍手读,体会三字经的韵律美。
5.环节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10分钟)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凿壁偷光”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刻苦学习”。
6.生活实践:提问:“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鼓励学生分享经验。
7.游戏巩固:闯关游戏“三字经小博士”:第一关:填空接龙(如“人之初,______”)。
第二关:看图说道理(出示图片,如“孩子读书”,对应“子不学,非所宜”)。
8.环节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5分钟)
情感升华:齐读课文,总结:“学习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像玉石一样闪闪发光!”
9.作业设计:
基础题:背诵课文,并和家长分享一个《三字经》中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人之初》
人 → 性本善 → 环境改变人
玉 → 需雕琢 → 学习成就人
|